9月28日,广州以“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”为主题,在南沙都市农业实验园举办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。活动联动南沙、白云、从化、增城等10个区,通过主场活动、分区特色展示、成果展览等多元形式展现广州乡村全面振兴成果。南都N视频记者获悉,今年上半年高杠杆炒股,广州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236亿元、同比增长4.4%,以丰收答卷迎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。
何以丰收?坚实的产业基础,是广州丰收画卷的底色。作为一座实际管理人口超两千万的超大城市,广州始终将农产品稳产保供作为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,持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——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,推动良种良技良法集成攻关,粮食产量连年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,蔬菜、水产品、水果自给率稳定在100%、90%、70%以上,国家“菜篮子”市长负责制考核连续3次获评优秀。
随着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和现代农业产业园“扩能增效”行动实施,广州全面优化了农业龙头企业评价指标和动态管理机制,新增3家国家级、4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,5家涉农企业入选2025全球独角兽榜,并新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、农业产业强镇1个。白云蔬菜、花都蓝莓等15个特色产业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十亿元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名单。
从田间地头的“土特产”到市场认可的“金名片”,品牌赋能正让广州农业焕发新的生机。本届丰收节精心打造了“丰收课”“丰收集”“丰收游”等三大“丰”字号主题活动,现场设置了名特优新农产品市集、非遗文化展演、农事趣味竞技等特色专区。南沙青蟹、新垦莲藕、番石榴、葵花鸡等名特优新农产品琳琅满目,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品鉴。
近年来,广州立足资源禀赋与文化传承,精心培育出一批特色鲜明、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品牌——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2个,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2个,“粤字号”农产品品牌344个、数量多年蝉联全省第一。
特色农产品产销两旺,离不开电商助农等新模式的支撑,也离不开一批批有想法、敢创新、善经营的“新农人”。高宝仪是南沙区马克村农业职业经理人,于今年2月受聘成为该区首批乡村CEO之一。“从志愿服务到田间地头,我带着使命在28岁开启了一场‘乡村创业’。”她分享称,自己运用现代化管理理念,以乡村资产运营者、多方利益链接者、内生力量培育者的融合角色,盘活村集体资源,带领村民发展智慧农业,推动打造“南沙青蟹”“新垦莲藕”等特色品牌,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。
广州的丰收盛景,还体现在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图景中。据统计,“十四五”期间,广州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全面提质——累计培育570条典型村,占全市行政村数量近一半;2个区获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,4镇17村获批全国文明村镇;发掘3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……
“我们围绕环南昆山-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,深挖民族文化,让传承‘活’起来——推动畲族拜祖公图等6个项目入选省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建成全省最大的村级畲族民俗馆。”增城区正果镇畲族村党支部书记雷映霞现场分享称,通过完成主干道景观提升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,畲族村打造了一条干净整洁、富有民族风情的特色游玩路线,为迎接八方来客做足准备。
此外,今年的丰收节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城乡共庆活动:南沙区举办农民庆丰收趣味农事活动,组织蔬果连连看、担蕉接力等特色游园活动,海珠区渔品推介会展现岭南渔乡风情,荔湾区名优花卉专场绽放“花城”魅力,更有围绕“全运会”“种业科技”“村晚”等热点话题开展的特色活动,让市民在沉浸式感受乡村独特魅力,共同见证广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广阔前景。
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
采写:南都N视频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穗农宣高杠杆炒股
配资头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